2014-05-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一)誰來捐:捐贈意愿仍需提升
2013年全年,國內慈善捐贈總額在前一年基礎上實現(xiàn)微增。據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按媒體監(jiān)測信息進行整理后的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慈善捐款為124.79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9.83億元。但從總體來看,仍然處于捐贈金額的低谷時期,遠遠低于2008年至2011年之間的年平均水平(872.25億元)。
而從全年社會捐贈總量(含我國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款物捐贈)來看,也同樣表現(xiàn)出了一定幅度的回升。據民政部消息稱,2013年全年社會捐助總量預計接近1000億元(注: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社會捐贈總量超過1100億元,詳見05版)。這一數字高出2012年的817億元,是該數字連續(xù)兩年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從大背景來看,捐贈總額徘徊在較低水平,公眾捐贈意愿的整體提升仍不明顯。這首先是因為全球經濟形勢的持續(xù)低迷;其次,慈善行業(yè)整體仍面臨公眾對其透明度、執(zhí)行力、工作效率的質疑,公眾盲目捐贈的行為減少,從而影響整體的捐贈量。而捐贈總額的微增,則是來自蘆山地震的拉動,使得捐贈金額在2013年4月份創(chuàng)下51.37億元的高峰,但隨后的幾次地震或其他災害,由于媒體宣傳等多重效應的共同作用下,公眾關注度并不高,捐贈局面也遇冷。
(二)怎么捐:基金會模式受企業(yè)家熱捧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大額捐贈在上一個年度呈現(xiàn)如下兩大特點:
第一,成立基金會或基金成為企業(yè)家參與慈善的新模式。自放開非公募基金會登記以來,中國企業(yè)家發(fā)起設立基金會呈現(xiàn)出了快速發(fā)展趨勢,截至2011年底,中國企業(yè)或者企業(yè)家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達到了285家,占非公募基金會的21%,成為非公募基金會增長的主要部分。
家族基金會或者企業(yè)基金會成為企業(yè)家財富傳承和發(fā)揚善的力量的主要途徑。隨著中國財富群體的快速成長和中外交流的進一步頻繁,如何發(fā)揮財富的社會價值和實現(xiàn)財富傳承成為當前中國富豪面臨的主要問題。家族基金會對塑造家族文化和理念具有不可比擬的作用,同時也是凝聚家族,發(fā)揚善的力量的主要途徑,將會成為中國企業(yè)家的主要選擇。
第二,股權捐贈成為大額捐贈的重要來源。21世紀以來,已有多位富豪表態(tài)或實際捐出手中所持大額股份:2009年陳發(fā)樹宣布將向新華都基金會捐出價值83億的企業(yè)股份;2010年,牛根生將其所持全部蒙牛境外股權捐贈給了Hengxin信托;2011年,曹德旺捐出家族所持3億股福耀玻璃股份成立河仁慈善基金會,當時市值約35億元。而在4月28日舉行的“海航慈善之夜”活動中,海航集團對外公布將向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捐贈價值30億元的股權。而到2013年底,海航集團計劃將其股份的20%,合計約80億元捐贈給基金會。如果順利,慈航公益基金會將成為國內資產規(guī)模最大的非公募基金會。不過,自曹德旺股權捐贈面臨巨額稅收問題以來,股權稅收優(yōu)惠一直是影響大額捐贈能否完成的關鍵因素。據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在此次海航的股權捐贈行為中,稅收問題同樣是該協(xié)議能否順利執(zhí)行的核心所在。
此外,個體捐贈額度普遍上升,2013年捐贈額度在2000萬以上的捐贈者明顯多于2012年;蘆山地震賑災成最主要捐贈事件;退休領導人首度入圍榜單,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由于捐贈2000萬元成立實事助學基金會而入圍百杰榜;教育領域出現(xiàn)國內最大單筆捐贈,寧夏寶豐集團總裁黨彥寶承諾捐贈11.5億元,連續(xù)七年資助寧夏10.2萬名貧困學生,開啟國內最大民間助學工程;中國慈善家向海外捐贈形成規(guī)模,共有4位慈善家向國外非營利組織及國際機構捐贈近2億元善款,中國慈善家正投入全球化挑戰(zhàn)應對。
(三)捐贈途徑:捐贈進入“口袋時代”
2013年,在捐贈的微觀層面,出現(xiàn)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跡象之一是信息技術對于捐贈市場的沖擊。
互聯(lián)網時代深刻地改變著公益慈善領域的捐贈方式。據阿里巴巴平臺提供的網絡捐贈者年齡分布數據顯示,“80后”57.9%的參與量使他們成為網絡捐贈的堅實力量,這與“80后”對網絡的普及程度密不可分。
而網絡捐贈的趨勢始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當時在第一時間開通了網絡捐款快速通道。隨后,各大網絡平臺相繼開通網絡捐贈平臺。
2013年蘆山地震發(fā)生后,阿里巴巴、騰訊、新浪微公益和支付寶等幾大網絡平臺紛紛響應救災募款,快速和各基金會聯(lián)合發(fā)起捐贈通道。以支付寶、新浪微公益、騰訊樂捐網絡三大網絡捐贈平臺為例,截至4月22日中午12時,通過支付寶平臺累計45萬網民向四川雅安災區(qū)捐贈,總額超過2100萬元;新浪微公益平臺協(xié)助發(fā)起36個項目,累計籌集善款突破1億元,94069筆個人捐款超過900萬元;騰訊在樂捐網絡捐贈平臺有超過214萬人次網友參與,匯聚愛心捐款超過1078萬元。三大網絡捐贈平臺中僅個人捐贈總額就高達6236萬元。網絡捐贈以其迅速的反應能力成為災難發(fā)生時最有效的募款手段。
網絡捐贈平臺打造了人人參與的公益新模式,網民、基金會、公益組織、網商形成了良性的互動。至今已有5.6億人次的中國網民參與了網絡捐贈,參與人數最多的平臺已吸引超過1600萬人參與網絡捐贈。淘寶公益寶貝已有超過1億筆的公益交易,而在這背后的是廣泛的網商基礎,2013年前8個月的數據已經較去年全年的數據增長了39%,網商的公益力量以更快的速度匯聚,成為網絡捐贈的重要參與者。
網絡捐贈平臺也成就了網絡捐贈的便利,不僅降低了公益組織的籌資成本,也為政策創(chuàng)新提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更推動了公益組織的規(guī)范與透明。網絡捐贈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將引領公益機構的內部變革。為了更好地發(fā)展網絡捐贈,公益機構需要從海量的小額捐款人的需求出發(fā),建立一套滿足捐款人基本需求,并能根據捐款人市場細分進行精細募款的內部架構,對很多組織來說需要流程再造。
“免費午餐”發(fā)起人鄧飛表示,免費午餐從2011年5月開始入駐淘寶市集,截至2013年8月,得到15萬筆共計1364萬元捐贈。免費午餐的籌款模式就是立足于網絡捐贈平臺開展。項目透明化的網絡公示,既增加了網民的信任度,也大大降低了籌款成本。
另一方面,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為4.64億,手機網上支付的增長率超過50%。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遠程移動互聯(lián)網支付交易規(guī)模達到852.4億元,環(huán)比增長90.7%,移動支付方式的普及為移動捐贈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手機支付也在網絡捐贈中展露鋒芒,在蘆山地震后的網絡捐贈中,近三成的網友選擇手機捐款。
總的來看,公益組織應積極投身互聯(lián)網的浪潮,注重對數據的積累及應用。新一代的年輕人成長于網絡時代,也是公益捐贈的生力軍,公益組織要緊跟其不可逆轉的消費習慣制定籌款計劃。同時,注重對受助群體各類數據的積累、研究和應用,制定符合其需求的公益項目。(高文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