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益時報》:2015年第四屆“慈展會”的資金來源和主要支出在哪里? 郭云霞:從2012年首屆“慈展會”開始,展會每年資金來源分為兩大塊,一塊是政府財政投入,另一塊是社會募集。第四屆“慈展會”辦會資金約為1000萬元,政府投入與社會募集資金各占比為3:7,社會募集資金占主要部分,社會募款均會指定用于“慈展會”項目。 由于“慈展會”的公益屬性,將不向參展機構收取費用。政府投入資金將保障場館租賃、建設、社會組織場地搭建以及草根組織補貼等費用,社會募集資金將主要保障研討會、社會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和衍生項目等,豐富展會所需。 《公益時報》:今年的慈展會有哪些變化? 郭云霞:本屆展會主要變化就是“去柜化”,將原先每個公益機構一個展位(柜)去掉,換成微信二維碼等互聯(lián)網(wǎng)元素介紹,使得“互聯(lián)網(wǎng)+”的理念在本屆展會中得到充分釋放。 本屆展會將根據(jù)參展機構類別將其劃入固定類別展區(qū),在該展區(qū)有一面微信二維碼墻,每個參展機構的二維碼將在展墻上得到展示,公眾只需要拿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知道該機構信息,告別以往資料滿天飛的紙質(zhì)時代,讓環(huán)保離得更近一些。另外,3W咖啡廳的“拉勾”(慈善項目對接)、公益影像作品推廣等模式也將出現(xiàn)在此次“慈展會”中。 《公益時報》:從近幾年慈展會數(shù)字看變化? 郭云霞:從2012年起,慈善會已成功舉辦過三屆。 從參展機構數(shù)量來說,前三屆的參展機構數(shù)量為2900家,2015年第四屆慈展會參展機構數(shù)量為2588家,這一屆就接近于前三屆總和,可以看得出,參展機構慈善熱情是在逐步高漲,而這些數(shù)量中更多都是草根組織。 從展會面積來說,2014年第三屆慈展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只租用最大展廳,面積3萬平方米,而今年將增加5號館和6號館,面積比之前還將擴大。 從研討會數(shù)量來說,2014年共舉辦研討會數(shù)量為14場,今年研討會數(shù)量將達到20場。 從對接資金數(shù)量來說,第一屆慈展會對接資金不到2000萬元,第二屆慈展會上升到17.08億元,第三屆更超過50億元,今年有可能創(chuàng)下新高。 《公益時報》:慈展會“公益合伙人計劃”怎么理解? 郭云霞:2015年第四屆慈展會已經(jīng)確定由民非機構“深圳市公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主辦,既然是民非主辦,我們就希望能有更多民間機構能夠共同分享這一成果,所以推出“公益合伙人”計劃。 “深圳市慈展會發(fā)展中心”作為主辦方之一,將招募其他有能力舉辦慈展會各個項目的機構,共同主辦本屆慈展會,這使得慈展會的民間屬性更為充分,也是踐行慈展會“專業(yè)化”“社會化”“規(guī)范化”的有效渠道。比如,慈展會中的資源對接板塊,某個機構更適合,我們就邀請其來主辦,這就是“公益合伙人計劃”的初衷,這使得慈展會辦會理念更加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