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專題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國際·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2015中國人家庭調查大報告

版面目錄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專題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國際·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15中國人家庭調查大報告
四分之一網友認為同家人相處的質量被社交網絡破壞了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我們在家庭中成長,長大后又組建家庭,一生中的喜怒哀懼、生老病死,都離不開家庭。正如歌德說的那樣:“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币虼耍彝栴}也被古今中外的每一個人所關注。

    為了對中國家庭現(xiàn)狀做一次全景式掃描,騰訊《事實說》在2015年底,猴年新春來臨前,特別策劃了“2015中國家庭調查”,通過110道問題,摸清了中國家庭究竟糾結什么、擁有什么、期盼什么。問卷于2015年11月25日—12月4日期間投放,共回收有效問卷50萬份,其中男性56.6%、女性43.4%。在參與調查的網友中,60后占9.3%、70后占23.5%、80后占38.8%、90后占26.7%、00后占1.7%。

    調查發(fā)現(xiàn)中國家庭年收入水平較低,以3~8萬為主,但大多數(shù)都在居住地至少有一套住房,能拿出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資理財。60%以上家庭是夫妻一起養(yǎng)家,財權大多數(shù)掌握在妻子手中。因生病花銷較少,消費以中國商品為主,收入大都滿足生活需要。辛苦工作之余,大多數(shù)能每天陪伴家人幾小時,并在一起用餐。中國家庭首選休閑場所是公園,極少會去娛樂場所。超過一半的家庭會利用假期,一同去郊外享受天倫之樂。普遍來看,中國家庭大都較為幸福。

    中國家庭對情感生活的滿意度最高,說明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幸福、和諧;而最讓中國家庭不爽的則是消費和財務,可見中國家庭依舊渴望提升物質條件。不過,對物質生活的一些不滿顯然并沒有太多影響到家庭情感。絕大多數(shù)網友將家庭放在首位,而在事業(yè)、個人自由兩者中,對事業(yè)的重視比個人自由的多一倍。值得注意的是,將家庭排在最后一位的人僅僅占了全部參與者的8%。由此看來,中國人確實極為看重家庭,其次是事業(yè),最后才是個人自由。

    如今事業(yè)上“女強人”越來越多,男權社會地位似乎岌岌可危,但調查顯示,在將事業(yè)放在首位的網友中,男性是女性的兩倍??磥?,人們還是有一顆“男主外,女主內”的心。在將家庭、個人自由放首位的網友中,如果排除男性參與較多的因素,大致5:5持平。從職業(yè)來看,創(chuàng)業(yè)者自己打拼,更多將事業(yè)放首位;公務員、事業(yè)單位員工因工作更為規(guī)律、穩(wěn)定,成為熱愛家庭比例最高的人群;學生、失業(yè)者因沒有工作束縛,更傾向于追求個人自由。

    從收入數(shù)據(jù)看,北上廣及蘇浙等東南沿海省份高收入家庭明顯多于其他內陸省份。甘冀豫三省最窮,家庭年收入在3~8萬的比例超過全省參與人數(shù)的40%;粵蘇浙三省最富,家庭年收入在20~30萬的比例都超過10%。北京上海的家庭收入水平則較為平均,不存在兩極分化。從消費來看,中低收入者的消費中,嬰兒用品占很大比例;而中高收入者在生活必需品外,相當一部分用于購買名貴家具字畫等,但不管收入高低,所有家庭物質開銷最大的則是服飾品。

    通過數(shù)據(jù)的深度挖掘我們發(fā)現(xiàn),2015年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投資收益在10%~30%之間。中高收入者因為閑置資金較多,可以將投資項目多元化,分散風險;同時投入資金多,回報也豐厚。而中低收入者資金有限,一旦投資失敗,即可能對家庭造成嚴重后果。而在投資失敗的中國家庭中,有三分之一是因為眼紅別人賺錢,盲目投資導致的。另外,還有三分之一的中國家庭在熊市中相信國家會救市,不肯撤出,損失慘重。

    在“二孩“政策放開的今天,是否有很多人考慮讓自己的后代擁有兄弟姐妹呢?調查顯示,在80后、90后網友中,計劃生2個或2個以上孩子的人占了最大比例,而他們恰恰是在計劃生育宣傳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或許只有獨生子女才最能體會“一家生一個”的苦楚吧。中年網友或許苦于帶孩子太累,表示愿意做“丁克”的人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近年來,中國家庭的離婚率居高不下,這不禁讓人想問,究竟是男人的問題,還是女人的問題?調查顯示,在選擇各個離婚原因的人群中,確實有著較為明顯的性別分野。男性選擇“錢”的人數(shù)幾乎是女性的2倍,更加看重現(xiàn)實原因;而女性選擇“性”的人數(shù)明顯多于男性,說明女性更不能容忍婚外情。選擇“閃婚閃離”和“假離婚”的男性比例也超過女性1/10,可見男性對于婚姻相對隨性。

    社交網絡的流行,還催生了聚會中的所謂“低頭族”,因此時常有人指責,社交網絡淡漠了友情、親情。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1/4的人認為,自己同家人相處的質量被社交網絡破壞了;表示“并不依賴于社交網絡”的人數(shù)接近一半。與此同時,三成90后、95后、00后會在朋友圈屏蔽父母,而父母一輩則大都能坦然開放朋友圈。

    此外,在社交網絡對人的影響面前,不同年齡層的人“免疫力”可不一樣。調查顯示,60前、60后、70后三組年齡較大網友受社交網絡影響最小,而80后、85后是最被社交網絡影響的群體。00后已經成為使用社交網絡的重要群體,他們選擇“不依賴”人數(shù)的比例,在所有年齡組中是最少的。

    老人喪事大操大辦看上去似乎是老一輩人比較重視的傳統(tǒng),在新時代成長起來的新年輕人理論上來說,應該不再拘泥與此。但事實上,在講求孝道的中國,大多數(shù)中國人還是希望在老人去世后,為老人舉辦一場或大或小的葬禮。年輕一代思想更為前衛(wèi),能接受老人死后捐獻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