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截至6月11日10時 近日,河南農村三歲女孩小鳳雅事件引起網絡熱議,楊美琴在網絡個人求助平臺水滴籌為小鳳雅籌款,網友質疑楊美琴所得善款數額、挪用所籌善款,并沒有??顚S茫▲P雅一家被卷入“詐捐”風波。后來經過記者采訪和當地公安的證實,澄清了善款只有3萬余元,而非“總共15萬元”,錢也基本用在了小鳳雅的治療上,其家人將剩余款項捐贈給當地慈善總會。經過此次事件,再度引發(fā)了公眾對于網絡個人求助平臺監(jiān)管責任的關注。 如今,隨著網絡科技的發(fā)達,無力承擔醫(yī)藥費的患者選擇網絡求助籌款。個人求助平臺簡單易用、發(fā)布求助信息門檻低、受眾面廣、傳播速度快、籌款效果好且成本低,也確實幫到了很多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但目前,個人求助平臺發(fā)展并不完善,由于監(jiān)管、審核等工作不到位,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斂財工具。 近日,有媒體實測三大個人求助平臺,發(fā)現(xiàn)用偽造的診斷證明及住院證明可輕松通過三家平臺的審核,并最終成功提現(xiàn)。 這一事件使公眾對個人求助平臺的內部審核機制是否合理提出質疑,網友表示,平臺監(jiān)管、審查不到位,沒有做好網絡平臺所發(fā)布求助信息真實性的把關,當然平臺有直接責任,但造成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網絡個人求助平臺本身屬于新生事物,處于發(fā)展階段,監(jiān)管、審核等機制有待完善,平臺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弊端,平臺無法保證求助者信息的真實性,對求助者的善款使用情況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和管理,信息公開制度也并不完善。 其次,為何會買到蓋有三甲醫(yī)院印章的偽造住院證明?記者在網上搜索“代開病歷”立即顯示了十頁內容,不用點開就可以看到各地區(qū)、各式各樣的病歷代開“服務”,并且可以根據需求制作并提供假病歷、診斷證明及入院證明等。如果沒有醫(yī)院提供的虛假病歷這一要素,這一事件將不會發(fā)生,而醫(yī)院代開病例的灰色收入鏈條,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對此現(xiàn)象,《公益時報》聯(lián)合鳳凰公益和問卷網推出“益調查”:網絡“詐捐”誰之過? 調查自2018年6月8日至6月11日,共有987名網友參與。調查結果顯示,有71%的網友在個人求助平臺上為籌款者捐過款。 對于平臺上出現(xiàn)的“詐捐”,58%的網友認為最應該負責任的是網絡個人求助平臺,他們認為平臺內部審核機制有問題,沒有做好把關工作,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20%的網友認為醫(yī)院最應該負責任;16%的網友認為政府最應該負責任;6%的網友認為捐款網友最應該負責任。 針對網絡“詐捐”怎樣才能避免的問題,網友給出了這樣的答案:42%的網友認為,網絡個人求助平臺應完善審核機制,做好把關工作,對每一例籌款進行多方核對,確保平臺發(fā)布信息的真實性;27%的網友認為,醫(yī)院應停止對外開虛假病歷、診斷證明、住院證明等“服務”;28%的網友認為,政府應對醫(yī)院的灰色鏈條嚴查、嚴打、嚴禁,強制通過網絡個人求助平臺籌款的籌款者在政府相關部門備案,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平臺斂財;僅3%的網友認為,捐款網友應增強辨別能力,捐贈前可向相關機構核實情況是否屬實。 網友留言: 梁明APXO:平臺的初衷是為困難家庭,只是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希望能完善機制,繼續(xù)幫助有需要的人。 Phyllis:在憤怒反轉質問之后,部分網友其實達成了一個小小的共識,那就是,善款直接和醫(yī)院對接,不經過受資助個人互助。希望相關部門相關籌款平臺能行動起來,不要傷了民間慈善人士的心,不要讓廣大網友空有一顆善心卻不知道該不該行善。 向日葵~慧慧:以前,看到什么籌都捐款,后來,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爆料,反轉,我的愛心已經被消磨的七七八八了,因為我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 見習記者 武勝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