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國際
   第13版:專題
   第14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從傳承到經營,公益鑄就永續(xù)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國際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專訪臺塑集團二代掌門人王文淵:
從傳承到經營,公益鑄就永續(xù)

    ■ 本報記者 于俊如

    “我們不是開飯店的,但是飯菜都是我們農場里出來的,沒有農藥,包括我們的員工,吃的東西都是經過檢驗的?!边@句話是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的開場語,也得到在場嘉賓的一致附和。

    因為時間緊張,王文淵與《公益時報》記者的采訪約在午飯時間,同時在場的還有10余位嘉賓。

    大聲說話、大口吃飯,觥籌交錯間談笑風生,豪氣、隨性,頗有俠義之氣,這是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近距離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多年忙碌的生活,讓眼前這位他人眼中的“富二代”、“接班人”,養(yǎng)成了快速吃飯的習慣,以便保持充沛的體力應對繁雜的商業(yè)王國??墒?,誰能想到,1947年出生的他,已經迎來了人生的第6個本命年。難怪他用不無遺憾的口吻說:“當初接班的班子里,只有我還在原工作單位?!?/p>

    初識王文淵,是在13屆愛心獎頒獎典禮現場。作為主禮嘉賓和頒獎嘉賓,主辦方本來是安排他給林志玲頒獎,可是王文淵硬是要求給臺灣聲樂家簡文秀頒獎,只因為后者是父親曾經重視關照過的人才。

    可是,明明心里很欣賞簡文秀,嘴上卻一直不饒人,委屈控訴多年來一直被其忽視,這也讓記者見識了王文淵“口是心非”的另一面。

    采訪間隙,他給記者看了手機里保存的照片,有考察投資時與國家政府領導人的合影,也有與夫人旅游時的照片。簡單的解說中,無意中透露出工作與家庭難以平衡的無奈。

    與說到工作時的嚴謹認真態(tài)度不同,提到家庭時,尤其是夫人的時候,他總是情感外露。“陪她的時間太少了!”王文淵口中滿滿的是掩藏不住的遺憾與抱歉。

    如果說,上面講的只是顛覆傳統(tǒng)認識的“紈绔富二代”形象,那下面講到的慈善與財富觀,則更是打破了記者固有的認識。

    以公益實現財富傳承

    “臺塑集團的股票從第一年開始,到現在翻了1700多倍?!蓖跷臏Y說。

    “兄弟共苦易、共甘難,所幸他們把企業(yè)辦起來了,那如何才能永續(xù)經營呢?”王文淵在這里提到的“兄”是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人王永慶,他曾經說過,富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國家存在的現狀,為了永續(xù)經營,他把大部分錢、股票等放在信托里。當時設立了兩種信托,一種是財富傳承的家族信托,另一種是公益信托。

    家族信托,因錢不在個人手里,可以避免被揮霍,能保證家族人員享受很好的生活。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參與到公司經營中來。而公益信托,則是專門做公益慈善的,用于社會回饋。

    他說,不管是公益信托還是基金會,成立時都由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人個人捐贈公司股票,只要把企業(yè)經營好,其資金量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就能長期投入各項社會福利項目。而用于社會福利項目的資金不低于基金每年孳息及其他各項收入之60%。

    先來看一組數據: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于1954年,從1960年開始,臺塑企業(yè)在教育和醫(yī)療領域開始投入資金,興辦及持續(xù)捐助明志科大、長庚科大和長庚大學,培養(yǎng)工業(yè)和醫(yī)護人才,至2018年,創(chuàng)辦人、家族及公司對教育的捐贈,累計達279.5億元新臺幣。

    從1990年開始,為造福更多的弱勢族群,兩位創(chuàng)辦人先后成立文教、醫(yī)療、社會福利等多個基金會,更將個人財產交付信托,成立公益信托慈善基金,擴大社會公益范圍。截至2018年底,累計捐贈金額達到554.2億元新臺幣,社會回饋領域開始擴展到弱勢團體關懷、環(huán)境關懷、老人照護、賑災、文化、體育、健康促進、地方回饋等方方面面。

    王文淵曾說過,一個吸毒艾滋病患,背后就是代表一個家庭,如果能夠幫助一個人,就等于是幫助一個家庭,并且對社會安定有所幫助,這是相當具有意義。

    這里他特別提到了王詹樣基金會的“彩虹計劃”及“向陽計劃”,辦理生理醫(yī)療及心理輔導課程,讓學員對人生及社會有正面的態(tài)度。為了讓學員出獄后具有謀生能力,辦理了喪禮服務、計算機軟硬件技訓、農園藝技訓等技職訓練證照班,讓考取證照的學員出獄后能夠有一技之長,順利找到工作后展開新的人生并遠離毒品,重新獲得家人的接納與支持。

    在就業(yè)方面,比如麥寮廠的一個長期油漆承包商信泰油漆工程公司,其員工全部是更生人(服刑出獄人士),董事長蔡永富本人也是更生人,出獄后成立油漆公司,并雇用大量更生人給予工作機會。這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合作關系,非常有意義,也成為企業(yè)回饋社會的最佳典范。因為這個項目,吸毒人員兩年內重新回到監(jiān)獄的人員從原來的70%~80%降到約10%。

    “我們一向認為人與人之間要‘強讓弱、富濟貧’,方能敦促社會和諧,而在社會公益上則著重于如何徹底解決問題,全面提升社會水平,并且?guī)椭鮿葑迦喝谌肷鐣?,成為社會的一群,由此促進社會祥和?!蓖跷臏Y總結說。

    家族經營與專業(yè)經營之辯

    臺塑企業(yè)創(chuàng)辦于1954年,而王文淵出生于1947年。

    在王家家族里,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即機會在每一個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家族內的子女都有繼承權,在父輩時代,已經設立有家族信托,可保子女們衣食無憂。想要管理企業(yè)的話,與普通員工一樣,都要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

    王文淵從小就被送到國外求學11年,畢業(yè)后在洛杉磯及匹茲堡等地工作了4年,并通過了多種職務的歷練。直到1976年,在波多黎各一家企業(yè)Rico Chemical工作,已經做到了總經理位置的他,在1979年回到臺灣,進入家族企業(yè),從臺塑集團旗下的臺麗成衣及南亞塑料的基層干部做起,并僅用半年時間,就讓年虧損8000萬元新臺幣的臺麗成衣扭虧為盈。之后的一步步升遷,也無疑印證了他超強的經營能力。

    與伯父王永慶一樣,王文淵也比較推崇洛克菲勒家族的運作模式。洛克菲勒家族的交棒模式是采取“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制”。所有權方面,則是將名下持股用于信托,信托基金如何運作必須經過全體家族委員會的同意,避免原本股權因世世代代繼承而瓜分、稀釋,奠定“經營權、所有權分離”的制度。

    臺塑集團在選擇二代掌門人的時候,是專業(yè)經營還是家族經營,王永慶與王永在兩位創(chuàng)辦人曾進行了激烈的博弈。

    最終,2006年6月,王文淵在伯父王永慶、父親王永在兩位臺塑創(chuàng)辦人宣布退出管理層之后,出任集團總裁,并領導了以李志村、吳欽仁、王文潮等組成的“七人小組”,臺塑集團也由此進入集體決策的新時代。

    對于家族經營與專業(yè)經營,王文淵有自己的理解。

    專業(yè)經營,優(yōu)點是有管理的制式,有專業(yè)知識,有經驗。缺點是為了賺錢,很少關注折舊問題,這個是不負責任的。因為機器會老化,每年要有很大折舊的話,就要有很大的設備更新,這需要投資,不能算做利潤。

    家族經營,優(yōu)點是打理自己的事業(yè),內心里有想讓企業(yè)向更好方向發(fā)展的意愿,也更有責任心。缺點是家族管理人員,大多沒有深厚的專業(yè)管理經理人專業(yè)知識。第二代、第三代因為有錢,做事經驗不足,不像專業(yè)經理人有那么大的競爭壓力。

    接棒后首先抓環(huán)保

    作為重工業(yè),環(huán)保問題一直被詬病,王文淵上任后,首先從節(jié)能減碳等改善方案開始著手,再進入循環(huán)經濟,使得企業(yè)在成本改善方面有所成效。

    上任僅半個月,王文淵就到訪浙江,與當地官員商討,將臺塑寧波項目建成寧波臨港工業(yè)的示范工程事宜。

    秉持安全第一及環(huán)保的理念,臺塑企業(yè)在寧波投資的工廠,持續(xù)推動工藝安全管理,在污染防治方面,約占總投資金額的12%。另外,為了提升企業(yè)環(huán)保形象,提早完成熱電廠超低污染排放改造,并消除煙囪白煙的視覺污染。

    “我們配合國家政策,推動循環(huán)經濟、廢水減量及雨水回收利用,以及跨廠資源循環(huán)回收使用等措施,累計到2017年,已經投資超過人民幣3.9億元?!蓖跷臏Y說。

    2017年,臺塑企業(yè)的營業(yè)額達到20044億元新臺幣,稅前利潤達到3915億元新臺幣,創(chuàng)歷史新高,員工也拿到了6個月的年終獎金,外加2.2萬元新臺幣,再加上中秋和端午節(jié)一個月。

    2018年,臺塑企業(yè)受中美貿易戰(zhàn)影響,以及原油價格下跌等因素,較上一年有所下降,但是,營業(yè)額依然達到24000億元新臺幣,稅前利潤3694億元新臺幣,員工依然拿到了5.83個月的年終獎金,外加1.5萬元新臺幣。

    王文淵把這歸功于臺塑每位員工的努力,以及管理各方面推動了很多措施所累積的成果。

    在今年年初的暮年會(年會)上,王文淵不無動情地說:“因為上一代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今天我們4位管理中心的委員才能順利接班,這個是我們的幸運所在。但不幸的是,世界變化太快了,我們很惶恐是不是能適應整個快速變化的大環(huán)境?!?/p>

    從引入日本的5S管理方法開始,臺塑先后推動“三點不漏”(不漏汽、不漏水、不漏油)政策、節(jié)能減排、循環(huán)經濟、工業(yè)4.0(生產優(yōu)化、采購優(yōu)化、效能優(yōu)化等)進程。

    截至2018年底,臺塑在上述方面累計投資金額約252億元新臺幣,但每年可以創(chuàng)造279億元新臺幣的效益,超過累計投資金額,甚至可以做到一滴水可以重復使用7.3次。

    進軍AI智慧領域

    2017年12月,臺灣“中央研究院”前后三次前來解釋辦AI學校的理由,最終,王文淵捐贈了3000萬元新臺幣給“中央研究院”來開辦AI學校。他稱這是臺塑的未來,是利潤的來源,也是提升競爭力的一個手段。

    臺塑每個公司都被要求拿一個不同的題目去上課,搞清楚如何把AI運用在生產、研發(fā)及檢測等方面。到2019年,四大公司加上總管理處總共97位同仁去讀AI學校,王文淵本人也聽了各單位不下10次報告。

    AI的執(zhí)行有很多方案,比如說塑化煉油的柴油設備溫度控制部分,大概一年的效益是1.4億元新臺幣,而只需對一套柴油生產過程的控制,就能年節(jié)省1.4億元新臺幣。

    “如果AI進行順利,AI將可以成為降低成本的手段,應該可以適應未來世界的快速變化?!闭劦紸I,王文淵對未來充滿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