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回應“時代需求”仲明助學金的三次創(chuàng)變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回應“時代需求”仲明助學金的三次創(chuàng)變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一場延續(xù)了27年的慈善約定,在慈善征途中傳承“道義契約”,以發(fā)現眼光回應時代需求。

   12月1日,2024仲明大學生助學金 (以下簡稱 “仲明助學金”)頒發(fā)儀式暨創(chuàng)新發(fā)展交流會在廣東清遠舉行,這是仲明助學金的第27次發(fā)放。27年間,從未間斷的資助讓數萬名學子受益。交流中,一場觸及變革的思考正在上演?,F代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焦慮與壓力與日俱增,青少年群體因心理引發(fā)的各種“成長的煩惱”,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從支持學子學費,到為學子全方位賦能的素養(yǎng)教育,再到聚焦當下熱議的青少年心理教育,27歲的仲明助學金經歷了不同時代命題下的三次創(chuàng)變,在探索和驗證中找到了一條 “仲明”特色的慈善之路。

  “道義契約”傳承慈善底色

   27年的仲明路是信念和理想的堅持,道義契約是“契約”,更是“人生信條”。

   仲明助學金的三次創(chuàng)變離不開道義契約傳承的善意底色。這種助學模式不僅讓仲明學子在慈善傳承中受益,也指導著仲明助學金的多次變革,從資助求學、到賦能學子、再到心理關懷,項目發(fā)展就是一種道義的傳承。

   “聚集道義能量,以智慧、慷慨、用心和深切的關愛支持教育,強國興邦,讓慈善智慧和仁愛精神得以弘揚,讓‘仲明’之星閃耀愛與良善的光輝,讓‘仲明’之樹根深葉茂,基業(yè)長青,讓社會因‘仲明’的存在而更加美好!”這是印制在仲明助學金“道義契約”上的開篇話語,也是每位仲明學子踐行慈善的錚錚誓言。

   根據“道義契約”模式,仲明學子需承諾在畢業(yè)后經濟能力許可時,回捐當年所獲得的資助款,用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并加入公益行列,奉行“受惠社會、回報社會”的美德。

   98級仲明學子、廣州市仲明助學發(fā)展中心負責人張富建,畢業(yè)后心中一直有個想法,找到資助人履行道義契約。當時,受制于社會信息發(fā)展有限,溝通渠道不暢,尚未完成回捐。

   2004年,畢業(yè)三年后的張富建搭建起“仲明助學網”,用于向仲明學子提供助學金回捐信息和學子交流,善意的傳承從這一刻開始變得具象化。

   秉承著慈善傳承理念,仲明助學金的創(chuàng)變從這一刻啟航,善意讓暖流涌動。

   如今,“受惠社會,回報社會”的助學理念讓越來越多的仲明學子從被資助人成長為資助人。簽署“道義契約”的仲明學子,在自己能力允許的范圍內紛紛以不同形式回捐仲明善款,回報社會?!霸O立獎助學金”“發(fā)起愛心助學行動”“定期捐贈仲明助學金”“赴西藏支教”等愛心行動,仲明學子們用不同慈善場景為“道義契約”賦予更多的傳承標簽,受助仲明、融入仲明、回報社會。

   1998年暨南大學的仲明學子范紹欽,2011年創(chuàng)立廣州合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次年就在南方醫(yī)科大學設立“合眾助學金”資助困難大學生,2017年5月又與本科同學捐贈10萬元在暨南大學設立“97307助學金”。

   現就職于中國南航集團建設開發(fā)有限公司的李明珍是2003年中山大學仲明學子,2013年他與愛心人士成立愛心教育基金,資助家鄉(xiāng)特困學生,9年來累計籌款善款超12萬元。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1998年仲明學子房秀麗,2000年7月畢業(yè)后自愿赴西藏從教,成為廣東省首個進藏從教的應屆女大學生。隨后,有吳麗杏、陳春夏等眾多仲明學子追隨她的腳步赴藏支教,回報社會。

   經過多年的堅持踐行,“道義契約”機制已日漸成效,仲明學子中約1800人次回捐助學金,總額超500萬元,并通過設立各類獎助學金、科研基金、公益籌款等超100萬元?!爸倜髦鷮W的道義契約模式以及受惠社會、回報社會,讓愛薪火相傳的慈善理念都是傳承不變的?!睆埜唤ㄕf,助學金將根據時代需要及受助對象需求轉變發(fā)展方向,以便項目能更持續(xù)地發(fā)展下去,這也需要社會各界關心教育的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中心主任李萍認為,基于傳統慈善,對現代慈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并非富人的施舍,而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物物交換,讓每一位普通人有了參與慈善的渠道?!暗懒x契約”更是將慈善之力從清泉匯聚成河流,讓其川流不息,這是極其不易之事。

  “三次創(chuàng)變”公益升級

   仲明助學金由國強公益基金會榮譽會長楊國強1997年捐資100萬元在羊城晚報社設立,并成立仲明助學金管理委員會。從資助困難學子學費、提升受益學生素養(yǎng)教育,仲明助學金經歷兩次轉型后對新的社會問題發(fā)起沖擊。

   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提供強勁動能,市場經濟活躍度持續(xù)攀升,一些社會問題逐步涌現,這給轉型中的青年個體帶來成長的陣痛。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f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標志著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

   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主任彭凱平,曾經在新華社的幫助下做過一次40萬人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呈現“七苦”,即漂泊、浮躁、孤單、忙碌、抱怨、苦楚、迷茫的狀況。大學生排名前三的心理問題,分別是“睡眠障礙”“情緒障礙”“學習障礙”。

   社會有需求,仲明有回應。

   仲明助學金管委會在“道義契約”“素質成長計劃”的二次變革的背后,開始思考從樹人到育人的全過程中,要致力于培養(yǎng)怎樣的當代大學生?從外部看,青少年精神壓力成為全社會的普遍關切。從內部看,仲明助學金的捐助方國強公益基金會成立十年,在新的社會問題面前也在面臨轉型,更加聚焦在教育公益領域,開始關注并參與青少年“心”困境和新需求。

   按照計劃,仲明助學金將聯合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發(fā)起“陽光成長”行動,開發(fā)出創(chuàng)新性、先進性、引領性的課程和工具,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培養(yǎng)心理抗逆力。彭凱平表示,希望通過積極心理學指導下的“陽光成長”來改變當代學生的心理狀況,通過轉移、替代、升華,用積極體驗替代消極情緒,從而達到深化目的。

   27年前,仲明助學金資助廣東省部分高校品學兼優(yōu)的困難大學生,逐步擴展至全國25所高校,改變了1.35萬學子的命運,這成為仲明助學金的公益起點。

   幫助困難學子完成學業(yè)成為仲明助學金的首個目標,但與物質匱乏相比,“思維上的困頓”成為受助學子最大的挑戰(zhàn)。高質量社會發(fā)展中,人的全面發(fā)展成為新時代教育變革的主題,讓德、智、體、美協同有機進步,叩問著仲明助學金管委會每一位成員的內心。

   從2012年起,仲明大學生助學金由單一化經濟資助轉變?yōu)槎嘣Y助育人模式,除持續(xù)發(fā)放助學金外,還提供包括各種導師課堂。

   今年11月30日—12月1日,2024仲明助學金頒發(fā)儀式上就舉辦了“成長動力營(素質拓展)”“發(fā)揮你的影響力”主題工作坊、與仲明新生面對面“相信相信的力量”座談、“設計思維,設計人生”“職業(yè)規(guī)劃早知道”等8個主題導師講堂,來自高校和企業(yè)項目管理人的專業(yè)授課,幫助仲明學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新起點上,仲明朝著第三次創(chuàng)變進發(fā),從經濟資助到素質培養(yǎng),再到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實際行動回應社會新需求。

   仲明助學金1998級學子受益人、廣州市仲明助學發(fā)展中心負責人張富建表示,仲明始終堅持創(chuàng)始人樸素的初心,培養(yǎng)“受惠社會、回報社會”的人;仲明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擁抱時代變化,不斷深化和擴展仲明培養(yǎng)理念和內容,更好地服務于學子成長和社會需求。

  可持續(xù)公益之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支持發(fā)展公益慈善事業(yè)”。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明確提出,國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yè),推動中國特色慈善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中國慈善之路發(fā)展正在經歷著幾個階段。初期捐贈款物、中期打造慈善項目、中后期推出慈善平臺、后期促進慈善可持續(xù)發(fā)展。當前,這幾個階段齊頭并進,仲明助學金從“單個助學項目”到“仲明志愿服務隊”再到“廣東省仲明助學志愿服務促進會”“廣州市仲明助學發(fā)展中心”實行專業(yè)運作,仲明助學金設立延伸出的公益機構和項目正在探索一條自我突破、自我革新、自我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公益慈善發(fā)展之路。

   張富建表示,仲明助學金不僅是一個助學金項目,還是一個成長計劃,更是一個培養(yǎng)未來社會有益成員的平臺?!拔覀円舱谶@樣做,為仲明學子的培養(yǎng),為仲明理念的傳播做出有益的探索。”

   今年是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開啟的第二個“十年”。從世界公益慈善趨勢來看,科學化、行業(yè)化、專業(yè)化,已經成為基金會行業(yè)發(fā)展的新標志。從單純捐贈款物、探索公益項目,到打造公益平臺,再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公益,基金會正在行穩(wěn)致遠。

   座談結束時,談到仲明助學金的第三次創(chuàng)新,基金會黨委書記、理事長陳翀表示,創(chuàng)新是為了將仲明打造為長期的、有影響力的項目,“仲明是基金會公益的起點和初心,我們希望它能夠貫穿始終?!?!--/en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