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東莞社工為腦退化長者提供“私人定制”照顧服務
東莞社工為腦退化長者提供“私人定制”照顧服務

2017-11-2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七八十歲的老人記憶力衰退,甚至忘記家人,生活不能自理,這讓不少家庭很無力。據東莞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駐塘廈居家養(yǎng)老社工調研數(shù)據顯示,在該鎮(zhèn)的居家養(yǎng)老服務對象中有60%存在認知障礙。今年以來,東莞市塘廈鎮(zhèn)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社工通過項目推介、網絡眾籌等形式,整合項目資金,針對腦退化長者制定“私人定制”式的個人照顧計劃,并由“社工+護工+康復師+醫(yī)護人員”形成的跨專業(yè)團隊為長者提供認知訓練、康復運動等服務。目前,東莞正陽社工在東莞不同鎮(zhèn)街為失智長者提供“貼心”關愛服務,不少被服務的腦退化長者的情況越來越好。

八旬老人獲服務后健忘好轉

家住塘廈林村社區(qū)的林阿婆今年88歲,從2014年開始接受居家養(yǎng)老服務,是最早一批接受塘廈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對象之一。

林阿婆如今因患有中度的腦退化癥,在自理能力上存在著不少障礙,家屬擔心其三餐、夜晚的安全問題,也聘請了保姆進行看護。

2016年8月的一天,正陽社工陳彩玲前往阿婆家進行日常家訪,剛走到她家所在的巷口,就得知林阿婆又走丟了。鄰居說阿婆已經走丟多次了。社工聽后懵了,心里想,阿婆會不會有危險。在與中心社工、家屬聯(lián)系的過程中,一位看見過阿婆的鄰居告訴我,說剛剛看到阿婆在某某路口經過。社工馬上趕過去的路上經過婆婆家,陳彩玲聽到了附近人聲嘈雜,一眼就看到林阿婆無助地站在那里,幾個鄰居圍著七嘴八舌說阿婆是被一輛小汽車載回來的。社工走上前,輕輕握住了阿婆的手。她顯然已經不記得我是誰了,但或許感受到了我的關心,她抓緊我的手小心翼翼地問:“你是帶我回家的嗎?我不知道這里是哪里……”“我鼻子一酸,明明這是她家門外的小巷口啊”社工陳彩玲告訴記者,當時社工不由得也握緊阿婆,并告訴她“我?guī)慊丶?rdquo;

走到家門口,看到趙阿公時,林阿婆頓時松了口氣,欣喜地告訴社工:“這是我老頭阿。”雖然他們夫妻倆現(xiàn)在不住在一起了,但忘記了所有人的林阿婆卻沒有忘記陪了她幾十年的老伴。阿公示意她坐下,不停地說:“回來就好!回家就好!”出乎意料的是,保姆對著阿婆一陣埋怨,阿婆委屈又害怕地重復著:“我錯了,我不敢了,不敢了……”我擋在阿婆面前,一邊給保姆做解釋引導,一邊安撫兩位老人家。

社工發(fā)現(xiàn),近年來,患腦退化癥的長者有逐年增長的趨勢,且由于人們對這類病認知較少,對患者也欠缺合適的照顧,于是,決定開展“為腦退化長者助力”項目。今年9月,“為腦退化長者助力”項目上線騰訊樂捐平臺,順利籌得項目善款。社工開始為林阿婆提供圖冊辨識、顏色分辨、相冊辨識等形式為主的認知訓練,并對照顧林阿婆的保姆進行培訓引導。

“其實患腦退化的老人,很多事情慢慢就不會做了,你要像教小孩子那樣,耐心地教會他們。”陳彩玲告訴記者,日積月累,在社工的引導下,保姆在照顧林阿婆時,多了耐心和包容,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好。

專業(yè)團隊提供“私人定制”照顧計劃

據正陽社工陳彩玲稱,像林阿婆這樣的腦退化癥老人,醫(yī)學上也稱之為“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患者記憶衰退、判斷能力下降、社交困難等問題,甚至忘記家人、生活不能自理。早前,“正陽”駐塘廈居家養(yǎng)老社工組織曾普查了110名居家養(yǎng)老服務對象。結果顯示,共有66名長者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約占居家養(yǎng)老服務對象的60%。

“部分家屬對腦退化的認識較少或較為片面,以致在日常照料長者的過程中,因長者的‘異常行為’是病因所致而苛責長者,致使長者在日常面臨著走失、飲食無規(guī)律、受到家屬苛責等問題,這樣既不利于長者的健康生活,又影響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陳彩玲稱。

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去年,塘廈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的社工便開始嘗試開展“為腦退化長者助力”項目,籌備了“為腦退化長者助力”項目小組,并選擇了莆心湖社區(qū)開展項目試點。今年以來,項目通過個案照顧模式,針對腦退化長者進行“個人照顧計劃”的制定,由“社工+護工+康復師+醫(yī)護人員”形成的跨專業(yè)團隊,分不同階段為長者提供認知訓練、康復運動、延智訓練、醫(yī)療保健等服務。同時,為照顧者提供情緒疏導、社交支持及照顧技巧培訓等支援服務,項目還通過網絡眾籌等方式,籌得項目善款。

從今年5月起,正陽社工分階段針對塘廈全鎮(zhèn)居家養(yǎng)老服務對象進行認知障礙程度的普查,并對19個社區(qū)開展居民腦退化認識程度的抽樣調查。同時,聯(lián)動塘廈鎮(zhèn)莆心湖社區(qū)社工中心,成立腦退化專項工作小組,以莆心湖社區(qū)為腦退化項目服務試點社區(qū),針對莆心湖社區(qū)長者居民進行認知障礙的普查,并針對社區(qū)居民進行居民腦退化認識程度的問卷調查。

據正陽社工陳彩玲介紹,項目運作至今,共為長者提供集中的醫(yī)療服務、認知訓練、延智訓練、專項志愿探訪等13場次,累計服務148人次;由社工、護工、康復師入戶為長者提供認知訓練,通過個別會談、微信、電話等方式與護老者講授照顧腦退化長者的方法,并為主動求助的護老者進行情緒疏導,累計服務162人次;針對護老者提供腦退化癥知識及照顧技巧培訓共4場次,累計服務30人次;針對19個社區(qū)開展居民腦退化認識程度的調研工作,目前已接受調查人數(shù)為412人,調研工作仍在持續(xù)。

陳彩玲表示,在今后的項目開展過程中,除了開展“為腦退化長者助力”項目外,塘廈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還開展了“做個快樂護航者”項目、日間康復中心(日托)項目以及輕松居家—居家環(huán)境改造項目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社區(qū)居民的歡迎和肯定。

正陽社工將關愛服務擴展到其他鎮(zhèn)街

據了解,正陽社工還計劃在東莞市其他鎮(zhèn)街為失智長者提供關愛服務,目前已經在塘廈、石碣鎮(zhèn)開展失智長者關愛服務,不少被服務的腦退化長者的情況越來越好。

家住涌口村的何伯患輕度腦退化癥。年初,他如常去拿藥,卻因醫(yī)院搬遷,好不容易搭車去新地址拿了藥,回來時卻迷了路。兩個女兒心急如焚尋找了一個下午,當在馬路邊見到渾身濕透、瑟瑟發(fā)抖而一臉迷茫的父親時,兩姐妹忍不住抱著他嚎啕大哭。

正陽駐石碣涌口社工劉玉瑩表示,社工在走訪調研中發(fā)現(xiàn),在石碣鎮(zhèn)涌口村現(xiàn)有老年人380多名,他們中有6成曾發(fā)生過認知減退、健忘癥、離家后迷失方向等情況。

為此,正陽社工策劃了“關愛失智長者計劃”項目。劉玉瑩介紹,該項目將在2018年內,面向石碣鎮(zhèn)涌口村有失智傾向的長者,以及已經患有失智癥狀的長者及其家屬提供預防性和治療性服務。其中,針對有失智傾向的長者,將為他們設置益智活動,鏈接社會資源開展預防老年癡呆專題教育講座,以減緩阿爾茲海默癥的發(fā)生。

此外,針對已經患有失智癥狀的10多名長者,將與專業(yè)醫(yī)生定期落戶探訪,為他們提供專業(yè)的身體檢查,并且為他們申請黃手環(huán),預防再次走失。同時,該項目還將組建一支志愿者隊伍,以志愿服務的形式為阿茲海默癥患者、照顧者提供直接服務,以緩減其壓力;為廣大民眾提供社區(qū)教育,以提升他們對該疾病的知曉度。

“我們將通過鏈接社會愛心資源,為失智長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務和生活幫助。” 正陽社工總干事劉玉平表示,期望有更多的愛心企業(yè)、愛心人士、公益組織能共同攜手,通過開展公益合作,為更多長者送去關愛,形成互助的公益氛圍,讓老人家在關愛的生活氛圍中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