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fā)展報告(2017)》發(fā)布 去年全國社會捐贈總量預期達1346億元
《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fā)展報告(2017)》發(fā)布 去年全國社會捐贈總量預期達1346億元

2017-06-1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2017年6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fā)展報告(2017)》發(fā)布會在京舉行。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69.9萬個。其中社會團體33.5萬個,基金會5523個,民辦非企業(yè)單位35.9萬個。

2016年,社會捐贈總量預期將達1346億元。其中,基金會系統接收的捐贈總額預估為489億元;慈善會系統捐贈款物預估為348億元;民政系統接收的社會捐贈款物為70.83億元,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接收捐贈測算為194億元,其他類捐贈接收主體接收捐贈的數額約為244億元。

2016年的社會捐贈總量加上全國志愿服務小時折算價值495.65億元,合計為1842億元。2016年中國彩票銷售總量達到3946.4億元,籌集彩票公益金1039億元。將彩票公益金算進來,那么,2016年中國全核算社會公益總價值為2881億元。

與2015年相比較,2016年社會捐贈總量增長率為10.7%;志愿服務捐贈小時折算價值總量增長了19.6%;彩票公益金籌集總量增長率為5.8%,全核算社會公益總價值增長率為10.5%。

藍皮書指出,2016年是中國慈善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國家與社會更緊密地聯手推動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年。國家推動慈善的貢獻,尤其表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以及相關配套法規(guī)在2016年度的密集出臺上,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慈善活動,不論是境內還是境外慈善主體的活動,都有法可依了。中國實現了慈善法制的完整塑造,中國慈善事業(yè)進入了依法治理的時代。

民政部加強對離岸社團、山寨社團的監(jiān)管

離岸社團、山寨社團主要是內地居民在境外,特別是在香港地區(qū)注冊,并在境內開展活動的組織。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在2007年之后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社會公眾受到欺騙,合法的社會組織利益受損。

離岸社團、山寨社團之所以直到2017年民政部才加以監(jiān)管,是因為一直以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2016年《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出臺,使治理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從事后階段前移到事前階段,有效地壓縮了這兩類社團的生存空間。此外,離岸社團、山寨社團難以根治,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社團與政府利益關聯沒有加以隔離。2015年以來,國家對社團進行去行政化改革,相繼開始了全國性行業(yè)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的試點工作。這無疑將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存在的牟利機制徹底根除。

從2016年3月起,民政部開始連續(xù)曝光離岸社團、山寨社團的名單。截至目前,民政部已經曝光的離岸社團、山寨社團數量達到了1293家。民政部與百度公司合作,在百度百科中對被曝光的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專門加以標注。新浪微博根據民政部名單通告,對2169個與離岸社團、山寨社團有關的賬號進行了處理。

2016年全國基金會數量超過5500家

據基金會中心網數據中心實時統計,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國范圍內已經注冊的基金會數量達5545家,比2015年同期的基金會數量增加674家,年增長率為13.84%。其中,全國共有1565家公募基金會,占全國已注冊基金會總數的28%;還有3980家非公募基金會,占全國已注冊基金會總數的72%。同2015年相比,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在全國已注冊基金會總數中的占比增加4%。

從基金會數量增長趨勢可以看出,《慈善法》通過后,公募基金會數量增加的速度大幅下降;同時,非公募基金會登記成立的審批權下放、取消業(yè)務主管部門要求,進一步降低了注冊門檻,大大加快了非公募基金會的發(fā)展。

2005~2016年,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9%,其在全國已注冊基金會總數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非公募基金會3980家,占全國基金會已注冊總數的72%。

盡管2016年新成立的基金會總數與2015年度基本持平,但與2015年相比,非公募基金會的增長速度明顯更快,這種變化與《慈善法》生效密不可分。2016年共有674家基金會注冊成立,其中僅有18家公募基金會,比2015年注冊成立的數量少了39家;而其中656家新成立的基金會是非公募基金會,占當年新成立基金會總數的97.33%,比2015年注冊成立的數量有所增長。

在2016年新成立的674家基金會中,市縣級基金會數量為257家,占當年新成立基金會的38%,較2015年的272家略有下降;省級基金會數量為408家,占當年新成立基金會數量的61%,比2015年的355家有所增長。

企業(yè)型、高校型基金會表現搶眼

全國3980家非公募基金會中,企業(yè)和高校發(fā)起的基金會在2016年表現非常搶眼。2016年底,企業(yè)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共有763家,占全國非公募基金會總數的19.17%。其中,廣東省企業(yè)發(fā)起設立的基金會總數高達179家,是全國企業(yè)基金會數量最多的省份。

全國第一家學校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是在1992年注冊的,以高校為代表的學校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在數量和資產上表現突出,也是全國非公募基金會增長的主要部分。這幾年,全國學校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持續(xù)增長。截至2016年底,全國學校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已達712家。

學校類別不同,其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也有所不同,就2016年、2015年情況來看,幾類學校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比例大體相同。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大學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最多,達到了466家,占全國學?;饡倲档?6%,是中小學發(fā)起成立的基金會總數(165家)的2.8倍之多。

高?;饡攧找?guī)模增長迅速,其中凈資產總量的增長非常突出。根據2015年凈資產排名,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年底凈資產為51.73億元,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年底凈資產為40.25億元,分布位居全國所有基金會的第一、二位,這也進一步拉高了北京地區(qū)的非公募基金會凈資產總量,繼續(xù)位列全國不同地域的基金會凈資產總量的排名之首。同時,全國學?;饡膬糍Y產總量也占非公募基金會凈資產總量的一半以上。根據基金會中心網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學?;饡糍Y產總量為309.57億元,占全國非公募基金會凈資產總量的45.60%。擁有匯集校友資源的天然優(yōu)勢,學?;饡橥苿咏逃聵I(yè)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如開展學校建設、進行獎學助學等。

精準扶貧階段的婦女反貧困面臨挑戰(zhàn)

藍皮書指出,精準扶貧階段的婦女反貧困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一是資金短缺、難以催生好的可推廣的項目案例。扶貧資金相對額度較大、周期較長,使很多公募與非公募基金會難以擔當。近年來,政府開始嘗試拿出部分資金向公益組織購買服務,但這些項目多屬于“短平快”的類型,資金小,周期短,使社會組織扎根社區(qū),通過專業(yè)理念和手法,促進服務人群脫貧和發(fā)展的傳統優(yōu)勢和長項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表現出來。同時,從購買服務的資金來源看,這些資金多來自民政、殘障、救助等相關部門,而國家扶貧資金反而在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的過程中銷聲匿跡了,盡管中國最早的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是在2006年由國務院扶貧辦與江西扶貧辦開先河的。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一些能夠體現專業(yè)性,具有可復制、推廣潛力的綜合類扶貧項目很難出現或者被看到。

二是婦女/性別與發(fā)展人才斷鏈。90年代國際合作項目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婦女/社會性別與發(fā)展的專業(yè)人才,有很多是學界的,隨著高校和科研單位考核制度嚴格化以及他們自身年齡的增長,許多人已退出了發(fā)展一線。國際機構撤離后行業(yè)內和反貧困相關的“參與式社區(qū)發(fā)展”“社會性別與發(fā)展”等培訓與實踐項目驟然減少,新生代的社會組織成員沒有機會獲得相關的培訓和實踐機會,公益慈善行業(yè)出現了明顯的人才斷層現象。所以當“精準扶貧”呼喚更多的社會組織扎根社區(qū)時,卻發(fā)現具有專業(yè)能力的社會組織數量有限,既缺少能夠對政策產生影響的重量級專家,更缺少在社區(qū)有實施行動研究能力的學者兼行動者,亦缺少在一線為目標人群提供對口服務的實際工作者。近些年發(fā)展起來的社會工作者隊伍,有替代發(fā)展工作者的趨勢,但由于中國社工隊伍培養(yǎng)的先天不足,要擔當重任還需磨煉。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婦女反貧困任重道遠。